形容人多嘴杂;议论纷纷。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。
出处:《好逑传》第五回:“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,忽被铁公子拦住,便七嘴八舌地乱嚷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;形容人。
例子:老师的话刚说完,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。
正音:“嘴”,读作“zuǐ”,不能读作“zhuǐ”。
辨析:“七嘴八舌”和“众说纷纭”;都有“议论纷纷”的意思。但“七嘴八舌”多用于口语;偏重指人多嘴杂;你说一句;我说一句;“众说纷纭”偏重指意见多种多样。
歇后语: 一家十五口 —— 七嘴八舌
谜语: 一家15口 (谜底:七嘴八舌)
形容人多口杂,议论纷乱。※语或出明・冯惟敏〈仙桂引・想当年怕盘弄这条蛇〉曲。
想当年怕盘弄这条蛇,笑往事都看成一梦蝶,觑行踪恰便似风中叶。好功名少了半截,早抽身省去巴竭。猛想起冷清清竹篱茅舍,翠[1]青山绿野,静沉沉洞府岩穴。 静沉沉洞府岩穴,收拾起[2],脱离了七嘴八舌。只俺这皓首南来,看了那黄河东去,急回头红日西斜。闹攘攘闲是非谁人待惹,急煎煎恶思量那会周折。不看眉睫,不下锹。俺如今还待要顺水推船,又只怕留不住下阪行车。
在汉语中,使用七和八组成的词语相当多,除“七嘴八舌”外,另如“七上八下”、“七零八落”、“七折八扣”、“七扯八扯”等,是汉语中常见的组合,都有点杂乱的意思。出现“七嘴八舌”较早的文献,如明代冯惟敏《海浮山堂词稿・卷二下》有一阕〈仙桂引〉,标题为〈思归〉的曲,是讲作者想归隐的心境。其中有几句:“猛想起冷清清竹篱茅舍,翠巍巍青山绿野,静沉沉洞府岩穴。静沉沉洞府岩穴,收拾起万绪千头,脱离了七嘴八舌。”大意是说回想起自己当赶快脱离官场是非,归隐到那青山绿野的茅舍,虽是冷清、静沉,却可以省却多少烦恼,避开那人多嘴杂的是是非非。后来“七嘴八舌”可能就是出自此处,用来形容人多口杂,议论纷乱。
语义形容人多口杂,议论纷乱。
类别用在“众人谈论”的表述上。
①这群人在一起七嘴八舌,不知道在谈论什么事。
②这个消息一传开,公司同仁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。
③主席才一讲完议题,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。
④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,七嘴八舌地说著车祸的经过。
⑤你们推派个代表出来,这样七嘴八舌,我如何听得清楚?
⑥今天班会讨论毕业旅行,同学七嘴八舌地争相提出意见。
⑦这种议题事关重大,不相干的人请不要七嘴八舌,穷起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