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
  • 二级建造师各省报名时间
  • 低学历学历提升指南
  • 注册消防工程师报考指南
  • 学历提升的多种途径和方法
  • 学历提升的方法和技巧
  • 二级建造师,报名条件查询
  • 初中学历能报名吗
  • 无学历想考专科
  • 学历提升哪家好
  • 上班族学历提升首选
  • 初中文化也可以自考本科吗
  • 无学历升专科
  • 挖掘机找活二手买卖APP
  • 免费在线实用工具查询网站
  • 学历教育提升方式
  • 初中学历毕业后升本科
  • English | 简体中文 | 繁體中文
    查询

    九歌·少司命

    秋兰兮麋芜,罗生兮堂下。
    绿叶兮素华,芳菲菲兮袭予。
    夫人自有兮美子,荪何㠯兮愁苦?
    秋兰兮青青,绿叶兮紫茎。
    满堂兮美人,忽独与余兮目成。
    入不言兮出不辞,乘回风兮载云旗。
    悲莫悲兮生别离,乐莫乐兮新相知。
    荷衣兮蕙带,儵而来兮忽而逝。
    夕宿兮帝郊,君谁须兮云之际?
    与女沐兮咸池,晞女发兮阳之阿。
    望美人兮未来,临风怳兮浩歌。
    孔盖兮翠旍,登九天兮抚彗星。
    竦长剑兮拥幼艾,荪独宜兮为民正。
    补充纠错
    上一篇诗文: 扁鹊见蔡桓公
    下一篇诗文: 野有死麕
    译文及注释 补充纠错
    译文
    秋天的兰草和细叶芎藭,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。
    嫩绿叶子夹着洁白小花,香气浓郁沁入我的肺腑。
    人们自有他们的好儿好女,你为什么那样地忧心忡忡?
    秋天的兰花真茂盛,绿叶紫茎郁郁葱葱。
    满堂上都是迎神的美人,忽然间都与我致意传情。
    我来时无语出门也不告辞,驾起旋风树起云霞的旗帜。
    悲伤莫过于活生生的离别,快乐莫过于新结了好相识。
    穿起荷花衣系上蕙草带,我忽然前来又忽然远离。
    日暮时在天帝的郊野住宿,你等待谁久久停留在云际?
    同你到日浴之地咸池洗头,到日出之处把头发晾干。
    远望美人啊仍然没有来到,我迎风高唱恍惚幽怨。
    孔雀翎制车盖翠鸟羽饰旌旗,你升上九天抚持彗星。
    一手举长剑一手抱幼童,只有你最适合为人作主持正!

    注释
    秋兰:古所谓兰草,叶茎皆香。秋天开淡紫色小花,香气更浓。古人以为生子之祥。
    麋芜(míwú):即“蘼芜”,细叶芎藭(xiōng,qióng),叶似芹,丛生,七、八月开白花。根茎可入药,治妇人无子。以下六句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迎神所唱。
    华:原作“枝”,《楚辞考异》引一本作“华”。王逸《楚辞章句》释此句为“吐叶垂华”,则本作“华”,今据改。
    袭:指香气扑人。予:我,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谓。
    夫:发语词,兼有远指作用。
    㠯(yǐ):同“以”。
    荪(sūn):溪荪,石菖蒲,一种香草。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贵者,诗中指少司命。
    何以:因何。
    青青:借为“菁菁”,茂盛貌。以下三节为少司命所唱。
    美人:指祈神求子的妇女。
    忽:很快地。余:我,少司命自谓。目成:用目光传情,达成默契。
    儵(shū):同“倏”,迅疾的样子。逝:离去。
    君:少司命指称大司命。须:等待。因大司命受祭结束后升上云端等待,故少司命这样问。
    女(rǔ):汝。咸池:神话中天池,太阳在此沐浴。以下二节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。此句上原有“与女游兮九河,冲风至兮水扬波”,王逸无注。《考异》云:“古本无此二句。”按此二句与《九歌·河伯》中二句重复,当是由《河伯》所窜入。
    晞(xī):晒干。
    阳之阿(ē):即阳谷,也作旸谷,神话中日所出处。
    美人:此处为大司命称少司命。大司命在云端,少司命尚在人间受祭,所以大司命这样说。
    怳(huǎng):神思恍偬惆怅的样子。
    浩歌:放歌,高歌。孔盖:孔雀毛作的车盖。
    旍(jīng):同“旌”,翠旍,翠鸟羽毛装饰的旌旗。
    九天:古代传说天有九重。此处指天之高处。抚:持。
    竦(sǒng):肃立,此处指笔直地拿着。拥:抱着。
    幼艾:儿童,即《札记·月令》所说“养幼少”的“幼少”。
    正:主也。

    参考资料:
    1、姜亮夫 郭维森等撰写.《先秦诗鉴赏辞典》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.12:第771-774页
    展开↧
    创作背景 补充纠错
    过去楚国南方的沅江、湘江之间的风俗信奉鬼神,崇尚祭祀。其祭祀过程有歌舞鼓乐以祭神。屈原在这些地区徘徊游走,记载并对当时乡民祭祀之礼、歌舞之乐、所唱之辞加工创作。这篇就是当时男巫迎祭女神的祭祀之辞,和与姊妹篇《九歌·大司命》并列,表达了男女相慕之意。

    参考资料:
    1、汤柄正 等.楚辞今译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5年:42
    展开↧
    赏析 补充纠错
    《九歌·少司命》是屈原所作组曲《九歌》中一首,是《九歌·大司命》的姊妹篇,是楚人祭祀少司命神的乐歌。少司命是掌管儿童生命之神(实际上就是生育之神)。这首诗和《九歌·大司命》都是一方面用人物自白、倾吐内心的方式展示其精神世界,另一方面用对方眼中所见来刻画形象。由对方的赞颂从旁表现的办法,既变换角度,又内外结合,互相映衬,诗中的每一段唱词,都是既写“他”,又写“我”,采取了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,辞采华丽,又韵味深长。

      此篇是少司命(充作少司命的灵子)与男巫(以大司命的口吻)对唱。其末云:“荪独宜兮为民正”,则末一节为男巫之唱词。那么,第一节(有“荪何以兮愁苦”句)也应为男巫所唱。由歌词内容看,二、三、四节为少司命唱词,五、六节也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。

      因为此篇演唱同前一篇是连接的,少司命、大司命已在场,故再没有下神、迎神的话,但此一篇的宾主关系与上一篇相反。上一篇后半是女巫以少司命口吻所唱,故此篇开头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唱出,来赞颂少司命。从情绪的承接来说,前篇少司命反覆表现出愁苦的心情,故此篇开头大司命说:“夫人自有兮美子,荪何以兮愁苦?”

      “秋兰兮麋芜,罗生兮堂下”,一方面是对少司命这个爱护生命的女神的烘托,另一方面也暗示此祭祀为的是求子嗣。《尔雅翼》云:“兰为国香,人服媚之,古以为生子之祥。而蘼芜之根主妇人无子。故《少司命》引之。”《政和证类本草》也说芎藭根茎可以入药,治“妇女血闭无子”。所以说,这两句不仅更突出了诗的主题,也反映了一个古老的风俗。

      少司命一开始就赞叹的也是兰草,同样暗示了生子的喜兆。“满堂兮美人,忽独与余兮目成”,是说来参加迎神祭祀的妇女很多,都希望有好儿好女,对她投出乞盼的目光,她也回以会意的一瞥。她愿意满足所有人的良好愿望。她同这些人既已“目成”,也就没有愁苦了。她看了祭堂上人的虔诚和礼敬,心领神受,“入不言”而“出不辞”,满意而去。她乘着旋风,上面插着云彩的旗帜。对于她又认识了很多相知,感到十分快活;而对于同这些人又将分离,感到悲伤。这是将人的感情与神相通,体现出女神的多情。下面一节则是女神说自己的服饰和离开祭堂的情形。“荷衣兮蕙带”同大司命的“云衣兮被被,玉佩兮陆离”比起来,带有女性的特征。“夕宿兮帝郊”是说自己离开后将去的地方。《札记·月令》孔颖达正义引《郑志》,简狄被以为禖官嘉祥之后,“祀之以配帝,谓之高禖”。则由之转化而来的少司命宿于帝郊,也是有原因的。“君谁须兮云之际”是反过来回问大司命的话。

      第五、六节都是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所唱,先是回答少司命的问话:“我等待你,要陪你到咸池去洗头,在阳阿之地晒发。因为一直等你不来,所以在云端恍然而立,临风高歌。”第六节描述了少司命升上天空后的情况,描绘出一个保护儿童的光辉形象:她一手笔直地持着长剑,一手抱着儿童。她不仅是送子之神,也是保护儿童之神。“荪独宜兮为民正!”事实上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少司命的崇敬与爱戴。

      《九歌·少司命》的形式具有紧凑而铿锵的韵律美。 形式是诗歌的载体,诗歌让人们最直接地感受到的是它的形式,又由于诗歌是一种通过韵律感很强的语言反映生活、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,所以它自然具有韵律美,“青黄杂揉,文章烂兮”,在诗歌艺术衍生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——韵律,屈原以其独创的诗歌结构和格律使中国诗歌具有了一幢全新的韵律,具体到《九歌·少司命》,其韵律美主要表现在紧凑和铿锵两个方面。

      《九歌·少司命》韵律的紧凑主要表现在结构上,全诗一气呵成,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迟滞。全诗虽然可以分为五个部分,但每个部分之间的过渡平滑而自然,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:第一部分是代表人间妇女的群巫合唱的迎神曲,第二部分是代表少司命女神的主巫独唱的临坛曲,第三部分是人间妇女向少司命女神询问,第四部分是少司命女神回答人间妇女,第五部分是人间妇女合唱的送神曲,这遣五个部分一环紧扣一环,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又自如地从第一部分流泄到第五部分,街接间不着痕迹,语言流畅富于回味。

      《九歌·少司命》韵律的铿锵主要表现在格律上,其诗句或参差或对仗,起伏有致,动感强烈,“随语成韵,随韵成趣”,气韵生勤,情趣盎然。诗句的参差,诗中比比皆是,这正是楚辞对《诗经》继承和发展的精妙之处,它除了保留《诗经》四字句的典型句式外,还将其扩展为五字句和六字句(不包括语气词“兮”),节奏在《诗经》“二二”的基磋上又增加了“三二”和“三三”,仿佛“嵯峨之类聚,葳蕤之群积”,使其更具表现力。在《少司命》中,“二二”、“三二”、“三三”节奏的诗句交替使用,“倏而来兮忽而逝”始人以强烈的动感,仿佛踏着音乐的节拍悠然地旋转在舞池中。

      这首诗的韵律较《诗经》也有了更大的起伏和变化,也更加铿锵动人了。同时,语气词“兮”在楚辞句式构成中的连用也是生花妙笔,对此金开诚先生曾作过推想:“以‘兮’为基点,其两端的字数如果较少,则这些字的发音用调必然悠长而近于歌唱;反之,两端的字数如果较多,则这些字的发音用调必然短促而近放吟颂”这就形成了楚辞可歌可吟、如泣如诉的独特艺术效果。诗句的对仗,以“入不言兮出不辞”、“乘回风兮载云旗”和“悲莫悲兮生别离,乐莫乐兮新相知”最为典型,它们情文并茂,能充分引起人们的共鸣。

      就形式而言,这些诗句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持歌的格律,它俩都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育做成对偶的语句,这种工整的对仗和其前南方诗歌的发展的轨迹是一脉相承的。

    参考资料:

    1、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.《楚辞名篇鉴赏辞典》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09.04:第62-64页

    2、刘谦功. 《九歌·少司命》的美学价值[J]. 中国楚辞学,2004,02:240-251.

    展开↧
    诗文作者
    屈原
    屈原

    屈原(约公元前340或339年—公元前278年),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。出生于楚国丹阳(今湖北宜昌)。芈姓,屈氏,名平,字原;又自云名正则,字灵均。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。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,博闻强识,志向远大。早年受楚怀王信任,任左徒、三闾大夫,兼管内政外交大事。他提倡“美政”,主张对内举贤任能,修明法度,对外力主联齐抗秦。因遭贵族排挤毁谤,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。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(今湖北江陵)后,屈原自沉于汨罗江,以身殉国。

   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,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,“楚辞”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,开辟了“香草美人”的传统,被誉为“中华诗祖”、“辞赋之祖”。屈原的出现,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。屈原的主要作品有《离骚》《九歌》《九章》《天问》等。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《楚辞》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,与《诗经》中的“国风”并称“风骚”,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    48 篇诗文